稿件小助手
工作好帮手

大学生村官调研文章

大学生村官调研文章

背景:

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城市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村形势却是一路利好。不仅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是每年巨额增加,民间投资也在加大,大批的国际和民企也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农村。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而言,相对于今天城市各个行业的窘迫状况而言,农村已经开始凸显为利润洼地。正如有人说:对大学生而言,到农村创业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的基层就业道路,拿走过这段道路的人为例,分析他们的现状和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欢迎不欢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燕华营村及周边村落的“大学生村官”的为例,调查走上“村官”道路上的大学生目前的生存状态及现状,了解在“村官”政策提出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供大家分享和交流。

调查客体: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燕华营村、河庄村、解放村等村落的“大学生村官”、当地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以及村民

四位大学生村官分别为:

燕华营村:中国海洋大学—李伟

北京理工大学—季宁

河庄村:北京联合大学—张丹

解放村:大庆石油学院—杨旭

调查内容:

1、采访李伟等现在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采访他们作为大学生村官积累了哪些独特的经验;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官职或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解决的帮助等问题的认识等等;

2、 采访各个村村委会中的其他工作人员,调查在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以及大学生村官到来后村委会工作较之以前发生的变化;

3 、问卷调查当地村民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持有的态度以及逐渐的变化情况;询问在他们眼中李伟的到来给村子带来的变化;

4、调查周边村镇(尤其是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落)的村民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现象的看法以及周边村镇当地干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总之,调查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现状和任用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寻求最大化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实践总结: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选聘“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动机不纯、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但跟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得历练,显然心里准备不足。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在情理之中。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的应有价值没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赞(0)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文字,给你灵感!